【立德·树人】教育工作

百草园里的小神农奇遇记——记高铁校区一二年级跨学科乐考实践活动
2025年07月01日 07:57:15 作者:甄庆美 点击:

当中医药博物馆的铜铃在微风中轻响,一场融合知识与趣味的"小神农"之旅悄然启程。2025年6月27日,临沂沂州实验学校(高铁校区)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化身灵动的"小神农",在"百草园里的小神农奇遇记"乐考中,于草药香与欢笑声中解锁中医药文化与多学科融合的奇妙密码。

第一站:探秘百草·语文园里识芳华

图片一.jpg

图片二.jpg

同学们怀着好奇与兴奋,走进中草药博物馆。在博物馆里,形态各异的中草药和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让大家大开眼界。有的同学踮起脚尖,仔细观察展柜里的展品;有的同学围在讲解员身边,认真倾听每一种草药的故事。回到学校后,大家热情高涨地制作中草药名牌。“我做的是金银花,它可以清热解毒,夏天喝金银花茶可舒服啦!”“我介绍的是黄芪,它能补气固表,身体虚弱的时候可以用它来调养。”同学们拿着自己制作的名牌,自信满满地向大家介绍,声音清脆而响亮。

图片三.jpg

图片四.jpg

随后,他们又将在博物馆的所见所感化作文字,一篇篇充满童趣的作文,不仅记录下了奇妙的旅程,更展现了中草药与语文学科的完美融合。 就这样让语文的表达力与观察力在草药知识的土壤里悄悄萌芽。

第二站:药房算术·数字草药藏智慧

图片五.jpg

"小蓟6克,八角6克,山楂4克一共需要称多少元?"药房模拟区前,二年级的小宇认真查看每种药材的单价,思量过后开始下笔计算:"6×3+4×8+4×2=58元!"二年级的小涵则握着"药方"眉头微皱:"小刚拿了20元,想买九克山楂,够吗?"陷入了喃喃自语。

当孩子们用加法计算药材总重、用乘法算出购药总价时,数学不再是课本上的抽象符号,而是药房里的精准称量、生活中的价格计算。"原来数学能让我当合格的小药师呀!"二年经济小涵举着算草本欢呼,数字与草药在实践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。

第三站:百草歌谣·音符跳动传药名

图片六.jpg

"小雨沙沙,沙沙沙沙,枸杞发芽,红果果挂……"一年级的小萌娃们利用《小雨沙沙》的歌谱改编成百草中药歌曲。二年级的《草原就是我的家》则变成"黄芩黄芪是我家,清热解毒顶呱呱",音符像蒲公英一样轻盈飞舞。通过这一环节孩子们不仅会唱还学会了填词。

图片七.jpg

当传统药名遇上熟悉的旋律,音乐成为记忆的翅膀——原本拗口的"夏枯草""金银花"在节奏中变得朗朗上口,传统文化以最灵动的方式浸润童心。

第四站:神农绘卷·色彩笔尖绘本草

图片八.jpg

沂州农场上,美术老师带领同学们认识各种中草药的形状,了解百草的功效。美术教室里,画纸成为百草生长的沃土:一年级的小橙用金色蜡笔给菊花镶上"阳光边",旁边标注"菊花泡水治嗓子疼";二年级的小洢用渐变色描绘金银花的"变色魔法",笔触间流淌着"花蕾是银色,开花变金色"的观察发现。"这是我画的艾草,旁边的小蚊子正在逃跑呢!"小米举着画作蹦跳着讲解,水彩晕染的草叶间,既有对草药形态的精准捕捉,又有充满想象力的情境创设。

图片九.jpg

美术学科的色彩与构图,让草药从标本变为孩子们笔下会"讲故事"的生命图谱。

第五站:本草跃动·薪火相传展活力

图片十.jpg

"天麻!大血藤!白芍……"赛场上,标志盘与标志桶搭成"草药运输通道",孩子们分成"薄荷队"和"枸杞队",捧着毛绒"种子"快速穿梭。排头的小海弯腰绕过标志桶时,"种子"险些滑落,后排的小雨连忙伸手护着:"小心,不要着急!"

团队协作中,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肢体协调性,更懂得了"传薪"的意义——当最后一颗"种子"稳妥放入终点筐,两组小队员互相击掌欢呼,汗水津津的小脸上绽放着团结的光芒。

第六站:养生茶饮·劳动实践品甘芳

图片十一.jpg

沂州养生堂里,孩子们手拿水杯,在老师指导下化身"小药师"。"柠檬可以和薄荷搭配,红枣可以和枸杞搭配,另外可以再放一些冰糖哦"老师告诉同学们之后,同学们纷纷拿起水杯,自觉排成一队,搭配自己喜欢的茶饮。二年级的小盈在放枸杞时用指尖数着"1颗、2颗……5颗,够啦!"当橙片沉浮在玻璃壶中,薄荷的绿与枸杞的红相映成趣,孩子们捧着"夏日清润饮"眼睛发亮。

图片十二.jpg

当中药茶饮的清香溢满整个校园时,"小小神农传承人"奖状在孩子们手中闪闪发亮。这场跨越语文、数学、音乐、美术、劳动、体育多学科的乐考,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,而是让中医药文化化作可触摸、可感知、可创造的生命体验:孩子们在讲解中锻炼表达,在称量中理解数学,在歌唱中记忆药名,在绘画中观察自然,在协作中感受传承。当他们带着草药书签、自制茶饮和满口袋的欢乐离开时,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已悄悄埋进心田——那是比奖状更珍贵的收获,是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少年心中生根发芽的最美开端。